当前位置: 首页 >> 云大校报 >> 正文

云南高校传媒联盟东川纪行

2012-10-21 新闻中心 

白云红土的和声

云南高校传媒联盟东川纪行

东川,几十年前曾经声震华夏,作为我国最大的铜产地,东川曾贡献了明清两代绝大部分的制钱,东川铜不仅造成了金碧辉煌的昆明金殿和武当金顶,也为新中国的工业发展写下了壮丽的一笔。然而,随着资源的枯竭,接续产业的不足,东川终于在一声叹息中,结束了我国最早一批地级市之一的辉煌历史。1998年撤市设区后,东川作为一块远离昆明的飞地,穿越空间,成了昆明的市辖区之一。

对东川,这既是一种厚爱,也是一种无奈!

深秋十月,云南高校传媒联盟的同学们,带着对这块传奇土地的热盼,走进了东川,这块几百年间铜罄叮当的土地,会向我们揭开什么样的面纱?

神奇的“鱼鳞坑”

由于土壤中特殊的矿物含量,东川的土地别具一格,红土地成为东川铜都之外的又一象征。

然而,矿山开采和特殊土壤构成,在带来一定经济效益的同时,也伴生了脆弱的生态环境。矿产丰富的土地,通常难以长出茂密的植被,滑坡、泥石流灾害频发。车进东川,沿途山岭沟壑遍布肆虐的泥石流荒漠,一条孱弱的溪水血管一般蜿蜒其中。

恢复东川的精气神,首在绿化!

东川虽然位于南方,但是年降水量仅有800毫米,十一万亩干热河谷地区是东川绿化的重点。人们曾经尝试过种植膏桐,但收效不佳。经过考察,东川选择了以适合干热环境的新银合欢为主的绿化植被。一种下去,成活率居然达到了95%。来到东川紫牛坡1600米以下海拔干热河谷造林实验基地,齐腰深的新银合欢长势喜人,它们栽种还不到一年,就已经完全掩盖了原本荒芜的地面。拨开枝桠,一个个一米见方的地坑出现在我们面前,地坑像鱼鳞一样布满了山体。东川地表坚硬,雨水难以下渗,“鱼鳞坑”是蓄积降水的一大法宝。如今,东川连部分泥石流荒漠上也种上了绿化植物。

“东川的绿化不容易呢,现在我们每一亩荒地的绿化成本高达800到1000元。”区林业局班子成员张志斌向我们介绍道。东川区正在探索植树造林事业的市场化,面向社会推出了亲子纪念林,婚姻纪念林等一系列产品。在赋予植树特殊意义的同时,加快了绿化的步伐,校媒联盟在东川同样拥有一片以自己的名字命名的树林。可以预见,在不远的未来,东川所有荒坡都将披上苍翠的外衣。

恢弘的泥石流赛道

转型中的东川,就像涅槃之凤。作为“铜都”的子孙,东川汉子血管里流淌着青铜般的刚毅,拉力赛这一东川新兴的运动项目同样穿插着男子汉的坚毅与激情。脚踏这片曾经泥石流肆虐的土地,东川人打出了一张“特色文化牌”。

东川将原本被视为“灾难”的泥石流河床,变成了推动城市经济文化发展的载体。恢弘的泥石流赛道包含河滩、湿地、流沙、戈壁等地貌,令人叹为观止,赛道每年随泥石流冲刷而不断变化,充满诱惑与挑战。东川的泥石流拉力赛至今已成为国内赛车界重要活动之一。首次举行的短道竞速赛于10月13日开幕,共有108名选手报名参加。短道赛有着突出的观赏性和娱乐性,全部赛道在人的视野之内。车手计时以定胜负,但见单车独行,不闻众马齐奔。

入夜,大白泥沟泥石流谷地篝火如炽,大脑门、春秋乐队等6支风格迥异的国内摇滚乐队以及12名汽车模特选美佳丽,登上了东川泥石流赛车音乐节的舞台,荒芜的泥石流河床成了欢乐的海洋,中国云南校媒的同学们燃起了篝火,手牵着手翩翩起舞。突发的3.0级微小地震没有打乱音乐节的脚步,冲天的礼花映出了每个人脸上洋溢的欢乐。

白云与红土的和声

参观完鱼鳞坑和泥石流上的赛道,一早醒来,我们去看最负盛名的东川红土地。

汽车盘桓在群山之间,弯曲而上,云朵像和我们捉迷藏般,看着好像只有一步之遥,刹那间她又去到了更远的山腰。渐渐的,近了,近了,车速逐渐放慢,周围的景物慢慢变得朦胧,最后只剩下茫茫素白。云层将我们严严实实的包裹了起来,我虽是第一次亲临云海,但并没有四顾茫然的焦虑,反而感觉到了一分沁人心脾的淡雅,就像午夜时分漫步于宁静的昆明般。回望同行的女伴,她从酣睡中醒来,凝望着云天。

前方是什么?是阳光?还是苍峰?不知过了多久,我们走出了云层,向下一瞥,白云如湖面般,平静中蕴含着磅礴,偶有一石突起,瞬间又被白浪淹没。在云层的映照下,天空又是那样的高,那样的蓝,原本刺眼的阳光也变得柔和起来,绝代有佳人,幽居在空谷!壮美的红土地隐居在群山深处。

时近正午,我们到达了锦绣园。微亮的天空下,大地呈现出波澜壮阔的线条。红色的是泥土、深绿的是青麦、白色的是洋芋花,如色彩的海洋般起伏连绵,放在平时,你断不会把这些普通的作物与美丽的“地画”联系在一起,正是人类的耕耘,在大地上雕刻了如此震撼的奇观。光束穿过头顶的云层,投射在起伏的红土地上,给大地涂上了或明或暗的光影,“太美了!”身旁,一位来自上海的摄影家感叹着。悠闲的牛羊点缀其中,让人仿佛觉得来到了山间牧场,对面坡上的农庄升起了袅袅炊烟。

“我深深爱上了边疆的一草一木”,40年前,朱克家同志这样感慨。如今,这连绵的白云,壮美的红土地同样征服了我们。随着时间的推移,或许横流的物欲会荡涤这难得的淳朴与宁静,或许这磅礴的风物终有一天会改头换面,但我深深地相信,东川这片深情的土地将会萦绕我们终生。

新闻中心学生记者团 段必杨

(编辑:马竞欧)

上一条:新闻中心学生记者团团刊《东... 下一条:新闻中心学生记者团团刊《东...

【关闭】

最新文章

Copyright © 2006-2022 云南大学党委宣传部(含新闻中心) 版权所有 未经云南大学授权,请勿转载新闻文字、图片或建立网站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云南大学新闻网设计开发 Stat.By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