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学 >> 正文

云南大学浸润行动帮扶纪实:让运动点燃梦想 用艺术点亮心灯

2023-11-21  

派驻在景洪市第四中学的队员们

2023年7月,云南大学被确定为云南省体育美育浸润行动计划(以下简称“浸润行动”)实施高校,对口帮扶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景洪市。9月,体育学院、艺术与设计学院、昌新国际艺术学院的3名教师、37名学生作为云南大学浸润行动帮扶团的首批队员,奔赴景洪市勐养镇中心小学等8所中小学,开始了为期一学期的支教生活。

如何助力边境地区中小学体育美育日常化、多样化、特色化发展,是云南大学浸润行动帮扶团的首要课题。两个月来,师生将教师科研、学生实践与帮扶学校开展体育美育教育相结合,探索“教研课题+课程团队+特色品牌”的帮扶机制,把专业知识灵活运用到体育美育教学、社团建设、竞赛展演组织等日常工作中,用青春与热情点亮着万名孩童的心灯与梦想。

让运动点燃梦想

怎样更好地培养孩子们的运动兴趣和良好习惯,如何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个性发展,是帮扶团不少队员遇到的问题。经过前期的调研与摸索,师生们尝试结合学生兴趣及受援中小学自身资源优势,开设特色课程,让更多孩子享受运动带来的快乐,点燃乡村孩子的体育梦想。

云南大学浸润行动首批驻景洪市帮扶团

体育学院大四学生伍涛派驻在景洪市第五中学,为初一学生教授跳绳、快速跑等中考体育项目,“有些同学上课时兴致不高,后来我尝试用一节课的时间了解每个孩子的兴趣方向,在此基础上增加教学项目、改变教学方式,帮助他们直观感受体育锻炼的好处,慢慢地,大家的参与度提高了不少。”伍涛说。

李开航带小学生做课前热身运动

大四学生李开航在勐养镇中心小学负责三、四年级的篮球教学,在上课时他留意到一些热爱打球、身体素质好的“苗子”,与学校老师交流后,李开航组建了篮球社团。在每周二、周四的课后服务时间,他都会为社团的孩子们讲授基础的篮球规则与技术,希望用自己所学倾囊相授,努力把社团办好,点燃更多孩子心底的篮球梦。

李兴才在嘎栋中心小学带体育课

这所小学的大四佤族学生赵雪张也在积极挖掘孩子们的运动潜能,筹建足球校队,希望能帮助孩子们进一步提高足球技能,为下学期的足球联赛做好准备。谈到他的“学生”,赵雪张说:“我带的学生很多是傣族、哈尼族、拉祜族、基诺族孩子,不少人喜欢踢球,意志力也很强。”

学生李正涛带中学生做课前热身运动

派驻在景洪市第一中学的蓝俊藓日常负责跳绳、50米快速跑、立定跳远等课程教学。课余,他还会为高中部的体育特长生进行专业训练,“课后交流时我会认真听取他们的需求,结合个人经验给出训练建议,希望可以帮助他们少走弯路。”


用艺术点亮心灯

景洪市是有着8个世居民族的多民族边境市,多彩的民族文化深深触动着帮扶团的师生们。两个月来,大家尝试把当地非遗文化、红色文化、民族民间文化等优势资源与中小学美育有机融合,帮助孩子们发现和感受身边的民族之美、生态之美,增强文化自信,用艺术表达自我,用艺术点亮心灯。

学生彭顺将傣族纹样融入美术教学

彭顺是艺术与设计学院的大四学生,派驻在嘎洒镇嘎栋中心小学教二、四年级的美术课。在第一周的教学中,他发现少数孩子上课注意力不集中,便虚心向校内前辈请教教学方法,“老师建议将景洪当地的民族特色融入课堂。我认真学习后,尝试教小朋友在绘制常见的傣族纹样过程中理解骨式与美感。”彭顺自豪地说:“现在孩子们上课很积极,还会给我讲民族民间故事。”

学生林钰莹的超轻黏土创作课堂

在勐龙镇小街中心小学,昌新国际艺术学院音乐学专业的罗润芝刚上岗3天,便起一支有40名学生的童声合唱团。“这所学校一至三年级教口风琴,四至六年级教葫芦丝,为孩子们兴趣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我发现很多少数民族孩子嗓音好、乐感好,就组建了合唱团”,她计划尽快加强识谱教学、节奏练习,提升大家的音乐表现力。

学生赵馨娅在景洪市三中上音乐课

徐蕊是艺术与设计学院音乐学专业的学生,在景洪市第五中学教音乐。“看到学生上课时求知若渴的眼神,仿佛看到曾经的自己。在与音乐艺考生交流时,我会分享备考经验与大学生活,帮助他们走出迷茫、树立信心,而我也更有动力,努力在他们的求学之路上点起一盏指路明灯。”

学生穆静秋在辅导慢轮制陶技艺社团的学生制陶

昌新国际艺术学院大四学生穆婧秋在景洪市第四中学教初一年级的美术课。每周一到周四晚上,她会在课后服务时间教学生画画,“每天都要收集、筛选、记录、登记画作,虽然辛苦,但在孩子们作品中发现了许多精彩之处。希望能引导他们学会用绘画来表达自己,在创作过程中尽情展示自己,用艺术点亮心灯。”


用实践照亮青春

首批帮扶团的37名学生中,21人来自体育教育专业,其余16人也有着“教师梦”。因此,实习支教是他们大学生涯的重要一环,可有效提升他们服务社会的意识与能力,培养吃苦耐劳、乐于奉献的精神。队员们格外珍惜浸润行动的锻炼机会,希望能在实践中巩固知识,在实践中打磨自己,在实践中照亮青春。

学生武蝶在曼别完小教美术课

体育学院学生李国洲在景洪市第三中学教初二年级的体育课及体育特长生足球专项。从学生过渡到老师,他表示:“一开始很不适应,但在景洪市第三中学杨忠平老师耐心指导下,工作很快上手了。在把专业理论知识与实际体育教学融合的过程中,也对体育教师这个职业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也有了更强的使命感。”

学生唐玥在景洪市一中教美术课

大三学生杨君芳在景洪市第五中学教美术,教学水平在两个月里有了很大进步,“我努力跟着前辈和优秀教师学习,不断改善教学方式,课堂活跃度明显提高。”研二学生唐玥也有同感:“第一次上讲台有些紧张,课前对着空气反复练习。课后指导老师梳理了我在课程重点、PPT展示、讲课时间方面的问题。经过多次重新备课、试讲,课堂互动越来越多,学生的认可让我信心倍增。”

派驻教师张旭在勐养镇中心小学筹建舞蹈社团

派驻在勐龙镇小街曼老小学的陈晨,负责五、六年级6个班的篮球教学。回顾近两个月的支教,他表示收获颇丰:“学到了如何调动学生积极性及活跃课堂气氛,感受到了边疆民族地区小学教师的辛苦,更体会到了教师工作的乐趣与成就感。”

学生钱永明在教学生练习起跳

在景洪市职业高级中学,张云庆和同学李正涛、钱永明、杨亚坤每周各上18节左右体育课,周一至周四下午组织篮球队训练,支教生活颇为充实。张云庆谈道:“我们尝试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如示范教学、实验教学、游戏法教学等,帮孩子们更直观、形象地了解和掌握体育技能。”杨亚坤则针对不同学生的能力水平提供个性化指导:“切实体会到了多元化教学方法、个性化指导和团队协作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价值。”

体育美育润蓓蕾,青春理想绽傣乡。按照韩社林、滕海东、张旭三名派驻教师结合实际拟定的“一校一策”工作方案,浸润行动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截至目前,40名帮扶团成员每周上体育美育课程共568个课时,覆盖8所受援学校227个班级10021名中小学生;开展680余次课后服务、社团活动,服务中小学生3400余名。

接下来的两个月里,云南大学浸润行动帮扶团将继续加强名师工作室及社团建设、组织开展体育竞赛及文化艺术展演,努力帮助孩子们激发兴趣、提升审美、发展特长、健全心智,因校制宜打造特色体育美育课程和实践品牌,为景洪市中小学体育美育均衡发展贡献力量。

供稿:本科生院、研究生院

编辑:李哲 责任编辑:王崴


上一条:云南大学非遗赋能乡村振兴项... 下一条:云南大学基地2023年度“中央...

【关闭】

最新文章

Copyright © 2006-2022 云南大学党委宣传部(含新闻中心) 版权所有 未经云南大学授权,请勿转载新闻文字、图片或建立网站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云南大学新闻网设计开发 Stat.By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