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贺信 促发展 | 切实肩负起法学学科建设责任,强化服务国家战略和区域发展的使命担当

发布日期:2024-04-12

【编者按】2023年4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致信祝贺云南大学建校100周年,充分肯定学校的办学成绩和积极贡献,对学校提出殷切期望,为学校建设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

一年来,全校上下深入学习贯彻落实重要贺信精神,扎根云岭大地,传承云大精神,把总书记殷切嘱托落实到人才培养、科技创新、社会服务、国际合作与交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各方面工作取得新进展。

在云南大学建校101周年之际,特推出“学贺信 促发展”专栏,记录云大人近一年来的努力和奋斗,激励每一位云大人奋勇向前、不断进步,牢记嘱托,全力推进“双一流”建设迈上新台阶。


一年来,法学院紧紧围绕贯彻落实贺信精神,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切实肩负起法学学科建设责任,强化服务国家战略和区域发展的使命担当,取得了一系列成果。

一、获批设立最高人民检察院“一带一路”检察研究基地

“统筹推进国内法治和涉外法治,以良法促进发展、保障善治”,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战略高度作出的重要部署,是习近平法治思想的重要内容,也是全面依法治国的迫切任务。基于云南的区位优势和云南大学的办学优势,法学院积极与云南省人民检察院开展协作共建,于2023年获批最高人民检察院“一带一路”检察研究基地。

二、入选“教育部涉外法治人才协同培养创新基地(培育)”名单

学院立足云南区位特色,主动服务国家战略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锚准云南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定位,充分挖掘和发挥学科建设优势和专业特色,与云南省高级人民法院合作共建涉外法治人才协同培养创新基地。2023年12月,学院入选教育部、中央依法治国办发布的“教育部涉外法治人才协同培养创新基地(培育)”名单。学院将以该基地建设为契机,落实与涉外法治实务部门及国际组织的共建工作,培养具有多学科知识背景,具备面向南亚东南亚地区从事涉外法律争议解决、涉外审判、涉外司法协助以及涉外法律服务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三、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

2023年,学院立足学科优势,向云南省人大常委会提交了关于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法》的建议,此建议被列为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云南省代表团的正式议案,向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正式提交。

学院始终重视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研究,将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人才培养的全过程。本科生申报的学科竞赛项目《流动的司法正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基层司法保障路径建构》获第十二届“挑战杯”比赛全国二等奖、云南省特等奖。学院与省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峨山彝族自治县人民法院签订了合作协议,让学生在实践实训中积极参与民族团结进步工作。同时,学院发挥科学研究和智库支撑作用,助力峨山彝族自治县人民法院进一步申报省级和国家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

供稿法学院

编辑:李哲 责任编辑:王崴 终审:宁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