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 >> 正文

《缅甸国情报告(2011—2012)》内容精要与对策摘编

2017-09-29  

缅甸是我国进入印度洋的最捷径,是我周边外交的最前沿,属于我国的必争、必保、必稳之地。缅甸的国内局势、政治走向、经济态势、外交策略等,均倍受中国政府、学者和商界关注。2013年5月10日,由云南大学与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在京联合发布的缅甸蓝皮书 《缅甸国情报告(2011—2012)》,就缅甸内政外交中的重大问题作了全方位的考察和系统的研究,提出诸多务实性的建议和对策。该报告主编为中国东南亚研究会副秘书长、云南大学人文学院副院长兼缅甸研究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李晨阳研究员,副主编为云南大学国际关系研究院祝湘辉副研究员、邹春萌副研究员。

《缅甸国情报告(2011—2012)》强调,缅甸独立后长期闭关锁国,与国际社会的接触较少,因此缅甸颇有几分神秘色彩,但是不能简单地认为缅甸是一个小国、弱国。首先,缅甸是小国中的大国。缅甸的陆地面积为676.581平方公里,是中南半岛最大的国家,在东南亚11国中仅次于印度尼西亚,不仅大于泰国,而且是越南、菲律宾等国陆地面积的两倍以上。与世界上有影响的大国相比,缅甸是英国陆地面积的两倍半,比法国多10余万平方公里。从人口来看,缅甸目前有6038万人,在东南亚国家中次于印尼、菲律宾、越南和泰国,排第五位;与英国人口差不多,略少于法国。其次,缅甸历史上曾是中南半岛的强国,悠久灿烂的佛教文化在全球独树一帜。缅甸的骠国是东南亚历史上最早建立的国家之一,以精美佛塔为主要特点的蒲甘文化是世界重要的文化遗产。缅甸的东吁、贡榜王朝都曾多次打败泰国的阿瑜陀耶王朝,尤其是1569年攻下阿瑜陀耶城,后者一度沦为缅甸东吁王朝的附庸。第三,缅甸是物华天宝之国。缅甸是东南亚自然环境优越、资源丰富的国家。缅甸可耕地面积很大,土地肥沃,气候适宜,曾是亚洲的粮仓。缅甸理论上的水能资源超过1亿千瓦,可开发的水能资源超过5000万千瓦。缅甸森林覆盖率至今仍有52%,盛产柚木、花梨等各类硬杂木和藤条、竹子等。缅甸的矿产资源主要有锡、钨、锌、铝、锑、锰、金、银等,宝石和玉石在世界上享有盛誉。缅甸的天然气储藏量同样巨大,目前是全球第十大天然气出口国。

报告指出,缅甸的内政外交近年来发生了急剧的变化,速度之快出乎人们的意料。缅甸发生政治转型的原因比较复杂,既有内部原因,也有外部因素的影响。但缅甸近年的政治转型并不是突变,而是一种有计划的变革。展望未来,缅甸民主化的趋势不太可能被逆转,但未来的道路不会平坦,缅甸要成为发展中国家中民主化的成功典范还面临严峻的挑战。缅甸的政治转型到目前为止具有以下特点:一是由缅甸政府设计并主动进行的有计划的改革,有较高的可控性。二是由军人中的温和派主导的和平变革,丹瑞大将和吴登盛总统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三是由上而下的改革,有较好的顶层设计,但上下互动、底层推动上层的特点正在逐渐显现。四是有较好的弹性和宽容性。五是迄今为止的改革只是基本解决了缅族的内部矛盾。目前的缅甸具有两个不同的政治躯壳,在缅族内部的政治层面上,缅甸政府、军队与民盟以及昂山素季之间虽然仍然存在较为明显的分歧和矛盾,但在缅族与其他少数民族关系的政治层面上,军人、昂山素季和民盟有高度的一致性,两者立场并无本质区别。

报告认为,缅甸大选尤其是新政府成立后,中缅关系遇到了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但是缅甸的政治转型并不意味着缅甸将完全倒向西方,中缅两国的合作还将继续深化。由于地缘政治和地缘经济因素的影响,对未来的中缅关系而言,缅甸的政治转型走向何方,哪个政党在缅甸执政或者谁当总统,都不是关键问题,缅甸现任和未来的领导人都会实行对华友好的政策。换句话说,中立主义和大国平衡仍是缅甸外交的基本原则。虽然目前中缅关系面临较多挑战,但中国不能消极等待,要积极主动出击,有所作为。总体上,中国对缅工作的顶层设计要往上走,在缅甸的实施要往下走,深入缅甸民众;要抓住龙头,投资未来,着眼基础,采取不同的策略巩固、改善和发展与缅甸主要政治力量的关系,强化民间交流,夯实中缅关系的基础;要因势利导,促使缅甸的改革平稳、渐进式地发展;要加强对缅甸国内局势与对外关系的研判,做到未雨绸缪。

第一,对中缅关系要有信心。长期睦邻友好合作是中缅两国的共同需要,并非只是中国的需求,缅甸政府和人民同样有强烈的愿望。

第二,要树立新的理念。一个和平、民主、开放、统一、发达的缅甸有利于中国的长远国家利益,一个封闭、落后、专制、分裂的缅甸不利于中国的国家利益。互利共赢不只是中方在某一个具体合作项目上的让利,最好是把中方的项目与缅甸的中长期战略和发展规划很好地结合起来。

第三,继续推进中缅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强化高层互访机制,加强两国高层领导人之间的沟通;完善中缅战略安全磋商机制,并充分发挥其功能;巩固与缅甸军人和巩发党的传统合作关系,支持缅甸巩发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以及该党致力于发展农村和农业的策略。

第四,通过党际交流、学术交流和青年互访等民间交往等方式与民盟建立起稳固的互动机制,然后在适当的时机邀请昂山素季访问中国。

第五,加强与缅甸新闻媒体的交流与合作,积极邀请缅甸新闻媒体到中国访问,推动新华社、人民日报社与缅甸媒体建立信息、报道资源共享。

第六,加强对缅甸的交通、教育、医疗卫生和饮用水等民生项目的援助。项目选择要合理,方案要做细,实施要到位,使缅甸老百姓真正体会到中国人民对缅甸的善意。

第七,加强与缅甸NGO的沟通与合作。可通过中国的基金会援助一批缅甸的NGO,建议中国的NGO通过申请国家的援外资金,加快走出去步伐;中国在缅企业单独或联合出资聘请专业化的NGO为企业履行社会责任,进行企业形象策划和危机公关,一方面改善中国企业在缅甸的形象,另一方面使企业集中精力投入主业的运营。

第八,中国企业尤其是大型国企进入缅甸要加强协调和管理。要有序地对缅进行投资,避免因过多大企业的无序竞争导致缅甸政府和民众的恐慌;大型国企要把履行国家职能放在首位,避免因过分追求企业利益而损害国家的战略利益。

第九,加强与缅甸的交通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倾力推进与缅甸的人文互联互通。应推出中缅之间的青年交流项目,邀请缅甸青少年到中国举行夏令营活动;增加对缅甸的政府奖学金项目,增强中国高校对缅甸主体民族以及华人以外的缅甸少数民族的吸引力,培养一批知华、友华的缅甸年轻一代。

云南大学缅甸研究中心成立于2011年12月10日,是国内第一个也是迄今为止唯一一个专门从事缅甸研究的学术机构,拥有一批精通缅甸语、英语的专职研究人员。研究中心致力于成为中国最高水平的具有重大国际影响力的缅甸研究学术机构,同时通过与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以及有关部门的合作,服务于中国的对外开放战略,努力成为中国对缅问题的重要智库。

目前,缅甸研究中心已先后获得7项与缅甸有关的国家级项目,仅2013年就获得3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缅甸政治经济转型对中国在缅投资的影响与对策研究》(卢光盛)、《中缅关系发展前景及影响因素研究》(刘务)、《当代缅甸族际关系与民族国家构建研究》(廖亚辉),人均课题量在国内的东南亚国别研究居于首位。近两年,缅甸总统首席政治顾问吴哥哥莱和政治顾问吴乃辛拉、美国顶级缅甸问题专家DavidI.Steinberg教授等重量级政治家和学者曾先后到访并发表演讲。研究中心近年还组织了“中国学界、商界和新闻界与缅甸私营媒体对话会”、“缅甸的农业发展与中缅农业合作研究会”以及“缅甸88学生组织代表团交流对话会”等交流活动,为促进中缅学术交流和公共外交作出了积极贡献。

(作者系云南大学党委宣传部助理研究员)

上一条:中国人类学民族学2012年度优... 下一条:王启梁教授在国内法学领域重...

【关闭】

最新文章

Copyright © 2006-2022 云南大学党委宣传部(含新闻中心) 版权所有 未经云南大学授权,请勿转载新闻文字、图片或建立网站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云南大学新闻网设计开发 Stat.By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