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山云海,可寄两校之志;太华霞色,长萦一脉之诚。”2025年4月,一场跨越400公里的诗文唱和在网络空间真情上演。
4月19日,云南大学、普洱学院师生在宁洱哈尼族彝族自治县民族团结誓词碑前共上了一堂“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现场教学课后,云大师生前往普洱学院参观,两校师生在互动交流中深化了友谊。作为现场参加活动的同学之一,云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2024级本科生郝琛琪感到收获满满,当天深夜,回到云大宿舍后,他依然心情激动,即兴写下《普洱学院赋》,记录当天所见所感,礼赞兄弟院校。他笔下的文字,不仅表达了个人的情感,更是两校共同精神追求的体现。

普洱学院一位同学迅速提笔相和,回赠了一篇《感云大学友赋》,行文里饱含着对两校情谊的深切共鸣。在这里,古典文赋和诗词成为青年学子交流思想、传递情感的精神密码。

两篇骈赋以古典韵律书写现代情谊,成为两校师生“共上一堂课”后的精神回响。这场以笔墨为舟楫的文化对话,不仅承载着青年学子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深刻体悟,更折射出新时代思政教育创新实践的勃勃生机。它展示了当代大学生在传统文化与现代教育相结合的道路上,通过文字交流,深化理解,增进友谊,共同成长,还促进了两校之间的文化交流和学术互动,为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了生动的实践案例。
从风景如画的滇池之滨,到风光旖旎的无量山麓,云南大学与普洱学院的紧密合作实践,为新时代民族团结教育注入了生动的活力与深刻的内涵。《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的课堂不再局限于传统的教室,而是延伸到了充满民族风情的村寨、生态优美的园区、充满创新活力的创业基地。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从来不是抽象的概念,而是在共同学习、共同研究中培养共情,在文化交流、文化互鉴中产生共鸣,最终在携手并肩、共同前进中实现共生。这场跨越山川湖海的“思政课”,正在谱写新时代教育报国的动人乐章,展现了教育的力量和民族团结的美丽愿景。
来源:新闻中心
编辑:张懿淼 责任编辑:李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