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学 >> 正文

国际知名期刊Biosen. Bioelectron.连续发表我校李灿鹏课题组食品安全检测研究成果

2017-04-11 新闻中心 

最近,化学科学与工程学院李灿鹏教授课题组在国际知名期刊Biosen. Bioelectron. (2015年IF=7.476)上连续发表了3篇超大环分子主客体识别原理在荧光/电化学传感器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成功地研发了农残、药物、有毒生物碱等与食品安全相关的有毒或有害物质的高效、快速、廉价的传感器,为今后该类物质的快速检测奠定了原创性科学基础。

有毒、有害物质的传统检测方法存在耗时、设备昂贵、操作复杂、很难现场检测等问题,因此开发高效、快速、廉价且可现场检测的技术是食品安全检测领域所迫切需求的。针对该需求,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云南大学“青年英才培育计划”等项目的资助下,李灿鹏教授带领课题组成员,结合环糊精、杯芳烃、柱芳烃等大环超分子主体的分子识别原理和石墨烯等先进材料的优点,成功地构建了烯酰吗啉(农药)、乌头碱(有毒生物碱)、双酚A(内分泌干扰物)和他达拉非(男性壮阳药物)等有害物质的荧光或电化学传感器,为其快速、高效检测提供了可靠且廉价的方法。同时,课题组还利用分子模拟软件对超分子的主客体识别机理进行了进一步研究。

此前,该课题组在超分子的主客体识别原理在荧光或电化学传感器中的研究方面也取得了一系列研究成果(Nanoscale, 2017, 9, 4272. IF=7.76; Biosens. Bioelectron., 2016, 83, 347; Biosens. Bioelectron., 2016, 82, 146; ACS Appl. Mater. Inter.,2015, 7, 26557.IF=7.145; Biosens. Bioelectron., 2015, 68, 617-625; Biosens. Bioelectron., 2015, 64, 126-130; Analyst, 2016, 141, 270. IF=4.033;Anal. Chim. Acta, 2014, 852, 28. IF=4.513),拓宽了大环超分子在传感器中的应用。今后,课题组将与相关检测单位或课题组进行联合科技攻关,争取尽快把这些技术应用于实际检测工作中。

化学科学与工程学院 供稿

(编辑:李哲实习编辑:吴泽柠)

上一条:我校承担的省院省校教育合作... 下一条:云南大学召开国家社科基金重...

【关闭】

最新文章

Copyright © 2006-2022 云南大学党委宣传部(含新闻中心) 版权所有 未经云南大学授权,请勿转载新闻文字、图片或建立网站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云南大学新闻网设计开发 Stat.By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