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 >> 正文

云南日报:在改进中加强 在创新中提高

2017-06-12 新闻中心 

《在改进中加强 在创新中提高》

提升高校思政课质量和水平必须遵循教育规律和心理认知规律,以大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方法对其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使其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

《云南日报》2017年6月2日星期五“理论纵横”

鄢显俊 袁群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要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遵循教书育人规律,遵循学生成长规律,不断提高工作能力和水平。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中,专门把“加强对课堂教学和各类思想文化阵地的建设管理”作为《意见》的七个部分之一,明确提出要充分发掘和运用各学科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健全高校课堂教学管理办法;要加强对校园各类思想文化阵地的规范管理,加强校园网络安全管理,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环境。为深入贯彻落实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意见》,提高高校思政课质量和水平,增强大学生学习思政课的获得感,教育部于今年5月初通过《2017年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年专项工作总体方案》,要求全国高校“思路攻坚、师资攻坚、教材攻坚、教法攻坚、机制攻坚”,推动思政课在改进中加强、在创新中提高。

提升质量和水平必须遵循教育规律

深化高校思政课教育教学改革必须遵循教育规律。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突出了遵循教育规律的重要性。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意见》也在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坚持的基本原则中,明确必须“坚持遵循教育规律、思想政治工作规律、学生成长规律。把握师生思想特点和发展需求,注重理论教育和实践活动相结合、普遍要求和分类指导相结合,提高工作科学化精细化水平”。实践证明,提升高校思政课质量和水平必须遵循教育规律和心理认知规律,以大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方法对其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使其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

走与教育学、心理学相结合的道路是提升高校思政课质量和水平的突破口。思想政治教育学必须借力于教育学和心理学以发展壮大自身。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中,强调了要培育理性平和的健康心态,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实践证明,借助心理学的理论与方法,高校思政课可以从“高冷硬”的“说教”、“灌输”,演变为“春风化雨、润物无声”般直指学生心灵、打动学生情感的思想政治教育。思政课提升质量和水平的“支点”必定是:借鉴并自觉运用心理学和教育学,即运用教育研究和心理认知研究的一般方法来研究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规律性问题。

增强课堂教学能力是提升质量和水平的前提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传道者自己首先要明道、信道。高校教师要坚持教育者先受教育,努力成为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党执政的坚定支持者,更好担起学生健康成长指导者和引路人的责任。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意见》强调要提升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建立中青年教师社会实践和校外挂职制度,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增强教师教书育人的责任担当。教育部《总体方案》要求进行“思路攻坚、师资攻坚、教法攻坚”。实践经验和职业伦理昭示,高校教师的首要职责是教学,教书育人是其天职,这是高校教师和其他科研工作者的根本区别,已经成为教育界的共识。课堂教学能力是高校教师的首要职业能力和基本职业能力,这种能力是以认识能力为基础,在具体学科教学活动中表现出来的一种特殊能力(专业能力),它是教育教学活动顺利进行的保障和教书育人宗旨得以实现的前提。因此,强调教学及相关能力成为教师职业能力建设的重中之重。

在思政课教学中,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明确教学能力的性质、构成及其在教学活动中的动态过程,将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根据实践经验并从管理学和认知心理学角度解读,思政课教师课堂教学能力由五大要素构成:理论认知能力、课堂管理能力、教学认知能力、教学操作能力和教学创新能力。

在思政课教师课堂教学五大能力中,理论认知能力居首位,它指教师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坚定信仰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念,这是思政课教师的方向性能力。因为思政课教师承担着神圣使命,传道者自己首先要明道、信道。思政课教师要坚持教育者先受教育,努力成为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党执政的坚定支持者。如此,方能更好担起学生健康成长指导者和引路人的责任。

课堂管理能力指教师为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对学习活动进行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的能力。在课堂教学中,思政课教师应该当课堂管理者的角色,营造“调节、紧张、严肃、活泼”的课堂氛围。它要求教师建立健全针对学生的激励约束机制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对学生实施有效激励就是进行课堂管理的核心所在。在教学实践中,思政课往往是上百人的大班教学,有效课堂管理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教学认知能力指思政课教师对教学目标、教学任务、学习者特点、教学方法与策略以及教学情境的分析判断能力,主要表现为:运用教育教学理论和心理学的能力;分析掌握教学大纲的能力;分析处理教材的能力;教学设计能力;对学生学习准备与个性特点的了解、判断能力等,即因材施教能力。它和思政课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密切相关。

教学操作能力指思政课教师在实现教学目标过程中解决教学问题的能力。主要表现为:语言表达能力,如言语的准确性、条理性、连贯性和感染力等;非言语表达能力,如手势、表情等肢体语言;选择和运用教学媒体的能力,如运用教具的恰当性。在移动互联网时代,能否熟练使用基于移动互联网的智能终端来改进教学并增进师生交流,日益成为此项能力的重要标志。除此,它还包括选择适宜的方式呈现教材内容、及时获取教学反馈信息等能力。

教学创新也称为“教学模式创新”,其能否实现取决于三大关键因素:首先,思政课教师是否能自觉研究教育教学规律并运用先进的教育理论指导教学。其次,是否有一种可操作的方法来践行该理论。第三,创新能否成功还必须经过充分的教学实践检验,用充分的实验数据说话。教学创新的关键在于思政课教师能否自觉钻研教育学、心理学和管理学,并自觉将其理论与方法活学活用于课堂教学。

经验证明,思政课教师课堂教学能力的高低与教学研究能力密切相关。因为课堂教学有其规律可循,对这种规律的探索就是教育教学研究,这是思政课教师必须涉足的重要学术领域。事实上,对于思政课教师而言,作为学术研究能力的两大组成:普适性的教学研究能力和基于各自专业方向的专业性学术研究能力,是并驾齐驱的关系。如果思政课教师不善于进行教育教学研究,那就很难胜任课堂教学工作,因而无法运用科学的方法来履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职业使命。所以,“教师即研究者”这个享誉教育界的重大命题,对思政课教师有着特别重大的意义。

总之,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意见》,深入实施《总体方案》,打一场提升高校思政课质量和水平的攻坚战,关键抓手在于遵循教育教学规律。从思政课课程发展规律和任课教师职业能力建设两个方面思考,思政课遵循教育教学规律的前提,必然是建立切实可行的激励机制,鼓励广大思政课教师潜心教育教学研究,运用符合教育规律和心理认知规律的科学方法来传播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

(作者系云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编辑:李哲)

上一条:王启梁教授在国内法学领域重... 下一条:澜湄合作启动一周年纪念暨回...

【关闭】

最新文章

Copyright © 2006-2022 云南大学党委宣传部(含新闻中心) 版权所有 未经云南大学授权,请勿转载新闻文字、图片或建立网站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云南大学新闻网设计开发 Stat.By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