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 >> 正文

云南大学持续推进哲学社会科学高质量发展

2022-11-23  

党的十八大以来,云南大学立足西南、扎根边疆,以服务国家战略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为己任,努力担负在西南边陲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历史使命。特别是“双一流”建设以来,学校哲学社会科学在项目培育、成果产出、平台建设、社会服务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呈现出良好发展态势,为推动文科综合实力提升起到重要支撑作用,为学校“双一流”建设作出突出贡献。

国家社科基金基金项目排名全国高校前列

根据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办公室对外公示的国家社科基金立项项目,云南大学立项数一直保持着较为稳定和强劲的发展势头。2020年,获得48项项目,包括重点项目5项、一般项目32项、青年项目10项、西部项目1项,排名全国高校第三位。2021年,获得48项项目,其中重点项目4项、一般项目34项、青年项目10项,立项总数排名并列全国高校第六位。2016年至2019年,云南大学获得国家社科基金年度项目246项,排名全国高校第七位、西部高校第二位。

2022年,云南大学获得40项项目,其中重点项目1项、一般项目24项、青年项目8项、西部项目7项。尤其在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青年项目方面,云南大学近五年获批项目188项,位居全国第十名。

“双一流”建设以来,云南大学获得国家社科基金年度项目286项,其中重点项目13项、一般项目186项、青年项目56项、西部项目31项。实践证明,学校坚持以项目为牵引、成果为导向的思路,推动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稳定增长,实现了哲学社会科学的高质量发展。

高质量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不断涌现

云南大学坚持学术兴校,汇聚人才队伍,凝练学科方向,明确学术导向,构筑学术高地,做到整体推进与特色发展并重,将丰富的民族历史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学科优势、学术优势,以特色谋发展、以特色创品牌、以特色立地位。近年来,学校坚持问题意识和问题导向,自觉站位国家和民族进步需要,深入挖掘丰富的学术资源,将学术资源转化为研究优势,大力提升学术研究水平,产出了许多时代精品力作。

一是国家级优秀成果获奖数量创新高。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自1995年首设以来,一直是我国人文社会科学领域最具公信力和影响力的重要奖项。在第八届(2020年)评选中,云南大学共有7项科研成果获奖,其中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3项,获奖总数创历史新高(第七届获奖2项,第六届获奖4项,第五届获奖2项)。此次获奖,民族学科斩获5项,包括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在全国高校民族学学科中排名第一,凸显云南大学在“双一流”建设举措下,努力促使优势明显、特色突出、基础扎实的学科产出更多成果,进而促使学校人文社科领域综合实力得到较大提升。

二是哲学社会科学原始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学校有5项成果入选《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分别是文学院张国庆教授的《〈二十四诗品〉诗歌美学》、政府管理学院周平教授的《多民族国家族际政治整合研究》、经济学院杨先明教授的《增长转型与中国比较优势动态化研究》、历史与档案学院黄纯艳教授的《造船业视域下的宋代社会》以及历史与档案学院周琼教授的《清前期重大自然灾害与救灾机制研究》。此外,还涌现出《中国西南民族通史》《方略与施治:历朝对西南边疆的经营》《中国的边疆及其边疆治理》等一批标志性成果。这一系列成果的产出为云南大学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提供了重要支撑。

三是高质量科研成果影响力逐步提升。《中国社会科学》代表着我国综合类哲学社会科学期刊的最高水准,2020年第3期同时刊发民族政治研究院周平教授的《现代国家基础性的社会政治机制——基于国族的分析视角》和法学院高巍教授的《重构罪刑法定原则》两篇高质量论文,开创了我校教师同时在中国最重要的学术期刊发文的历史,高质量论文的发表既是对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科研成果的肯定,也是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的彰显。

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平台取得新进展

一是云南大学“一带一路”研究院入选首批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实验室。2021年11月,该实验室的获批是学校不断推进科研组织模式创新、推动哲学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交叉研究的重要突破。云南大学“一带一路”研究院整合校内外资源,创新建设模式,推进开放协同,突出建设重点,强化条件保证,正加快建设成为名副其实的文、理跨学科的国家级实验室。

二是民族政治研究院入选首批四部委“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2020年3月,中央统战部、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国家民委联合发文,公布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名单,云南大学民族政治研究院名列10家建设单位之一。由中央四部委联合设立研究基地,在我国哲学社会科学领域尚属首次。云南大学民族政治研究院是全国唯一从政治学角度研究中华民族问题的研究基地,基地首席专家由长江学者周平教授担任,主任由民族政治研究院院长黄清吉教授担任。该基地的入选,为云南大学政治学学科提供了重要的高端平台,也为政治学学科建设注入了新的活力。

三是中国周边外交研究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成功获批。2019年11月,中国周边外交研究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在云南大学揭牌。该中心是云南省首个哲学社会科学领域的国家级协同创新平台,致力于中国特色周边外交理论探索和实践创新以及周边国家地缘政治研究等领域的应用研究。该中心的获批将推动国家、云南、学校三级协同创新中心的建设和发展。

云南大学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围绕“一带一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周边安全与周边外交、边疆治理等重大现实问题,统筹做好基础理论和应用对策研究,构建团队协同攻关与个人自由探索并重的创新模式,为国家和社会提供更多有思想含量、理论深度和实践价值的智库平台。

哲学社会科学社会服务不断深化

云南大学哲学社会科学立足西南边疆,不断将学科优势、地缘优势、文化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瞄准一流大学建设目标,全力做好科研服务社会的工作。

一是主动融入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学校制定《云南大学服务云南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围绕全力服务习近平总书记对云南发展的“三个定位”和云南省“十四五”规划确定的重要任务,发挥优势特色,紧密对接云南高质量发展需求,为国家战略、政策制定、外交活动咨政建言,提供来自云大的声音。积极推进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研究,汇聚团队,聚焦重点,综合研究,着力提升哲学社会科学服务云南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

二是聚焦现实需求整合学术资源。学校成立民族与边疆学部,深入挖掘云南丰富的学术资源,做大做强民族与边疆问题研究,以组织模式的创新提升学术研究的水平,以问题为导向打破不同学科、学院的壁垒,综合开展民族与边疆问题研究,取得了显著成效。注重推动成果转化应用,以《成果要报》形式报送云南省社科工作办、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办和相关部门,促进科学研究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三是强化理论创新高地建设。面向国际学术前沿、面向新时代重大理论及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现实需求,着力打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民族与边疆治理、周边外交理论与实践、富民社会等独树一帜的理论创新高地,产出一批具有原创性标志性的成果,在科学研究、服务社会等方面强化云南大学的不可替代性。

供稿:社会科学处

编辑:张寿娟

责任编辑:李哲

终审:宁莉


上一条:云南大学郭台辉教授、杨明洪... 下一条: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周建新教...

【关闭】

最新文章

Copyright © 2006-2022 云南大学党委宣传部(含新闻中心) 版权所有 未经云南大学授权,请勿转载新闻文字、图片或建立网站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云南大学新闻网设计开发 Stat.By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