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院所动态 >> 正文

国际河流与生态安全研究院“保护生物地理学研究组”提出面向生态文明的生物多样性保护策略

2019-06-18  


生物多样性保护对实现我国新时期生态文明的战略目标至关重要。近几十年来,中国已经实施了一系列大规模的生态保护与生态建设及相关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项目。这些项目的实施,极大地恢复了严重退化的自然生态环境、增强了关键生态系统服务类型的供给能力和提高了农村居民生计,我国的生态环境质量总体上有了很大改善。但是,生物多样性快速丧失的趋势却依然未得到显著减缓,野生动植物的栖息地质量还在持续下降。

国际河流与生态安全研究院“保护生物地理学研究组”与合作单位研究人员,针对我国16项生态保护/建设项目与11种保护区类型,通过对已有研究文献和相关法规、制度等的系统分析,确定其主要管理目标,并判识这些项目和保护区类型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关系及存在问题。研究揭示仅有4项生态保护/建设项目和6类保护区,明确地把生物多样性保护作为其主要管理目标。因此,依然有很大的空间来提升这些项目和保护区类型在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的产出。鉴于这些项目和保护区类型均需要长期大量的投资,且可投入的资源往往很有限,通过它们取得更大的生物多样性收益,是最具成本效益和最高效的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途径之一。本研究进一步提出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六项策略,以更好地维护生物多样性的永续生存,从而为人类提供健康的生态环境,促进生态文明进程。这六项策略为:生态保护/建设与保护区项目应明确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目标、以各类保护区为核心、集成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服务、高效的监测与评估、对利益相关者的广泛包容性和生物多样性主流化。

研究论文“Strengthening China’s national biodiversity strategy to attain an ecological civilization”,刊登于国际保护生物学学会主办的《Conservation Letters》(生物多样性保护领域排名第二;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111/conl.12660)。论文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为研究院武瑞东博士。合作单位研究人员包括:Hugh P. Possingham教授(共同通讯作者,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The Nature Conservancy首席科学家,昆士兰大学教授)、于广志博士(The Paulson Institute (U.S.) Beijing Representative Office)、靳彤博士(The Nature Conservancy China Program)、刘世梁教授(北京师范大学)、马建忠副研究员(云南省林业科学院)和刘熙女士(阿拉善SEE生态协会西南项目中心)。从2018年12月以来,“保护生物地理学研究组”的成果先后刊登于保护生物学领域的三大主刊,即《Conservation Letters》、《Conservation Biology》(排名第三)与《Biological Conservation》(排名第五)。以上研究工作均由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6YFC0502103)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31670539)资助。

国际河流与生态安全研究院 供稿

(编辑:王尽遥)

上一条:云南大学举办中日湖泊生态环... 下一条:云南大学2019年实验室安全系...

【关闭】

最新文章

Copyright © 2006-2022 云南大学党委宣传部(含新闻中心) 版权所有 未经云南大学授权,请勿转载新闻文字、图片或建立网站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云南大学新闻网设计开发 Stat.By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