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院所动态 >> 正文

我眼中的中国乡村社会大调查(二):德钦印象

2023-04-07  


【编者按】2023年春节前后,由云南大学牵头,来自全国18所高校的875名师生奔赴云岭大地42个样本县(市、区)的348个行政村,展开了一场中国乡村社会大调查。师生们深入云岭大地,深入乡村社会,把理论知识与社会生动实践有机结合起来。党委宣传部(含新闻中心)、社会科学处、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联合推出系列报道《我眼中的中国乡村社会大调查(云南)》,分享各组师生在大调查中的经历和感悟,让更多人了解云南脱贫攻坚的历史性成就、云南乡村振兴的具体实践和大调查背后的故事。


我眼中的中国乡村社会大调查(二):德钦印象

1 梅里雪山

德钦县位于滇西北部,下辖 2镇、6乡,面积7291平方公里。德钦县地广人稀,人口密度仅为8人/平方公里。当地产业基础极为薄弱,以农、牧业为主,原为国家级贫困县,2019年4月退出贫困县序列,2021年8月入选国家级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

2023年2月5日,我们19名汉、藏、彝等各民族师生组成的德钦县调查组分为两个小组,分赴德钦县茨中村、巨水村两个目标村落进行了全面的调查访谈。在6个目标村落中,除茨中和巴东两个调查点相邻之外,其他各个调查点分别散落于广袤的雪山与河流峡谷间,相互间的转场距离多数达到了近百公里。


“冰天雪地就是金山银山”

在德钦县境内有梅里、白马两大雪山和诸多小雪山。雪线以上常年白雪皑皑,雪线以下则覆盖着茂密的高山灌木和针叶林。怒江和澜沧江奔腾于梅里、白马两大雪山之间。

就在这雪山、河流、峡谷间,散布着星星点点的村落。大自然在赋予德钦县美丽自然风光的同时,也形成了比较艰苦的生存环境,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相对落后。不过,当地群众说,“冰天雪地就是金山银山”。生态良好、民族团结、民风淳朴、群众勤劳,这是调查组对德钦县藏区乡村的最深印象。

当我们向村民提问“经济增长和环境保护哪项更重要”时,他们不约而同地回答,“那肯定是环境保护更重要!”这片土地养育了他们,他们也坚定不移地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守护着雪域高原的生态环境。

德钦县以山地为主,耕地稀少,但各族群众一直坚守“不竭泽而渔”的原则。在生态优先的前提下,他们因地制宜地在崇山峻岭间种植核桃、葡萄、油橄榄、中药材等高原绿色有机作物,在雪山峡谷间创造出了新时代的美好生活。

2 半山腰上的德钦县下辖村茨中村,山脚下是澜沧江

3 梅里雪山、白马雪山之间奔腾的澜沧江


深度交融的各族村民、热情好客的村民

4 民族团结标语

德钦县属于藏区,全县居住着14个民族,其中藏族人口占总人口的80.31%,居民主要信仰藏传佛教、伊斯兰教、天主教。许多村落中,居民都以藏民为主,但同时又生活着藏、纳西、傈僳等民族。不同民族以及持多元宗教信仰的人,通过长期的交往、交流、交融,共同生活在一起。不同民族和不同宗教信仰的群体之间,往往通过相互通婚,组建起多民族成分、多宗教信仰的家庭。在访谈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在当地家庭中,父亲为藏族、母亲为白族或纳西族、傈僳族等其他民族的情况并不少见,有时其爷爷奶奶的民族也各不相同。

在德钦县的民族村落中,多民族、多宗教和谐共生,村民们热情好客、善良淳朴。当我们入户访问时,藏族人家往往会用一句“扎西德勒”欢迎我们的到来,女主人会生起火炉,拿出干净的杯子斟满酥油茶或自家酿制的青稞酒、葡萄酒招待我们,还招呼我们品尝他们自制的奶酪饼。在访谈过程中,他们遇到自己不清楚的问题时,都会叫来家人询问,或者翻出户口本等资料查询。在一户藏族人家中,因为我们夸赞他家做的爆米花好吃,在访谈结束、要离开的时候,女主人执意让我们装一袋爆米花走,虽几番推辞,热情的女主人还是将一袋爆米花硬“塞”给了我们。

5 访谈结束,女主人硬“塞”的爆米花


民族文化助推服装厂“走出去”

在巴东村,德钦县桑卓民族服饰开发有限公司是当地从事藏服生产销售的民族文化特色明星企业。服装厂法定代表人春花原为国企职工,她的奶奶则是当地颇有名气的传统藏服手工艺人。春花从小耳濡目染,学会了藏服的制作手艺。2017年,春花从国企辞职,投资数十万元创办了服装公司。到现在,经过五年的发展,公司年产值已达500余万元,产品不仅行销本地,还因其良好的品质和口碑,远销至四川、西藏等地区。公司现有的52名员工中,不仅有曾经的建档立卡户,还有10名残疾人,而且,公司还通过计件外包为当地家庭妇女提供创收渠道,公司仅2021年发放的工资总额就达82万余元,这大大促进了当地村民实现就地高质量稳定就业。在调查访问中,春花自豪地说:“我们村所有符合要求的剩余劳动力都被我雇用了,我现在是想要扩大生产都雇不到人!”

6 桑卓民族服饰开发有限公司生产的藏装样品

德钦之旅,不仅仅是一场对于德钦县经济状况和社会结构的调研之旅,它让我们全体调查组师生看到了藏区各民族群众对家乡生态环境的保护,看到了不同民族之间的和谐交往、交流、交融,更看到了当地群众坚守和传承民族文化的拼搏、创新之举。

7 调查组部分成员合影

8 调查组所有成员合影

供稿: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

编辑:李哲

责任编辑:王崴

终审:宁莉


上一条:我眼中的中国乡村社会大调查... 下一条:汉语国际教育学院党委与教育...

【关闭】

最新文章

Copyright © 2006-2022 云南大学党委宣传部(含新闻中心) 版权所有 未经云南大学授权,请勿转载新闻文字、图片或建立网站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云南大学新闻网设计开发 Stat.By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