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院所动态 >> 正文

云南大学多年生稻课题组师生热议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国农大科技小院学生的回信

2023-05-04  

202353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给中国农业大学科技小院的学生回信,提出殷切期望,并在五四青年节到来之际,向全国广大青年致以节日的祝贺。习近平总书记在回信中强调,希望同学们“厚植爱农情怀,练就兴农本领,在乡村振兴的大舞台上建功立业”。

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在云南大学多年生稻科技小院的师生中引发热烈反响。大家纷纷表示,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情真意切、催人奋进,自己在将来的学习和生活中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对青年学子的殷殷嘱托,志存高远、脚踏实地,扎根农村,服务“三农”,为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贡献力量。

2021级农艺与种业专业硕士研究生 邹书:

当读到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国农业大学科技小院学生回信时,我备受鼓舞。作为云南大学多年生稻科技小院的一员,扎根于农业生产一线,将理论学习与乡村实践相结合,发挥自身的价值,是我来到科技小院最大的收获。在科技小院的一年里,我与当地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培养了我的“三农”情怀;田间的辛勤劳作,挥洒汗水,让我更加热爱丰收的气息;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农业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再将实践变成切身体会和经验,更好地服务“三农”。不忘初心,时刻谨记自己作为学农人的使命,为乡村振兴贡献青春力量。

2021级农艺与种业专业硕士研究生 王思来:

解民生之多艰,育天下之英才。我是云南大学的农学学子,也是云南大学多年生稻科技小院的一名学生。作为生于农村、长于农村的我,当读到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我深切地认识到,必须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的“厚植爱农情怀,练就兴农本领”。我要深入田间地头,走进农家院坝,发挥实干精神,脚踏实地,把我们这一代青年的汗水撒播到大地上,把课堂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中,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推动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我要时刻谨记,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中,我们的饭碗应该主要装中国粮。我要在乡村振兴的大舞台上建功立业,为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

2022级作物学专业硕士研究生 谭婷:

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国农业大学科技小院的的学生的回信,我感触颇深。作为云南大学多年生稻科技小院的一员,在驻扎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勐海县的云南大学实验站的过程中,我们师生同吃同住,扎根于生产一线,将理论知识应用于生产实践,育秧—垒田—插秧—灌水—施肥,用科技助推乡村振兴。我作为青年一代新农人,在认真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积极主动去发现生产实践中的问题并解决问题,在此过程中,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学农不是“自讨苦吃”,我们在苦中作乐。虽然条件艰苦,但我们在吃苦中提高了专业技能,磨练了心性,也提高了自己的生活能力。我很珍惜在这里学习、劳作、生活的点滴。

2022农艺与种业专业硕士研究生 孔艳红:

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国农业大学科技小院的回信,我热泪盈眶。作为一名学农人,我在云南大学农学院的多年生稻科技小院,也有着相同的体会。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关乎国计民生,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十分注重农业发展,一批又一批的农业人,前赴后继,奋斗不息。

作为新时代的青年,作为新时代的农业人,我深受习近平总书记回信的鼓舞,立志在农业领域深耕沃土,奉献一生。我将时刻不忘初心与使命,时刻不忘党的希冀与嘱托。俯身插秧怀天下,汗水落地济万民。农业教育非实践无以探精微,非实验无以求真知。我们要时时刻刻秉持谦虚谨慎的科研态度,扎根农村,做好科研,回报国家。

2022农艺与种业硕士研究生 李建丽:

今天,在云南大学多年生稻课题组的组织下,我们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国农业大学科技小院学生的回信。我受益匪浅,感慨良多。我从入学以来就加入了云南大学多年生稻科技小院。云南大学多年生稻科技小院位于西双版纳州,在这里,我们把书本上的知识搬到了实际运用之中。从前的我,对于下田是比较陌生且抗拒的,但通过在科技小院的锻炼,我深深地爱上了这片土地,爱上了这份学业和事业。在这里,我们与当地农民同吃同住,共同劳作,他们为我们提供了试验的空间,我们也给他们带来了先进的多年生稻生产技术。虽然每天都很辛苦,但我们很快乐。风景如画的乡村,团结一致的同门,轻松愉快的氛围,浪漫的不只是水稻,更是学农的我们。

2022级作物学专业硕士研究生 李万鹏:

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国农业大学科技小院学生的回信,我深受鼓舞。作为全国科技小院之一的云南大学多年生稻科技小院,我们扎根于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美丽的曼拉村。作为青年一代的新农人,我们从农民伯伯身上学习艰苦奋斗的精神,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当念物力维艰。身为学生的我们,把所学知识、技术带到了田间地头,保证基本农田建设,保证“中国人要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建设现代化的农业强国。生于农村,长于农村,学于农村,青年一代的我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乡村振兴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

2022农艺与种业专业硕士研究生 刘帆:

在五四青年节前夕,我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国农业大学科技小院学生的回信。科技小院是集人才培养、科技创新、社会服务于一体的培养模式。在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美丽的曼拉村,我们与农户同吃同住,一起参加农业生产,奋战在水稻生产一线。我们亲身参与多年生稻的种植,带着草帽,穿着水鞋,扛着锄头,每天早出晚归,从对土地充满陌生到深深爱上这片土地,从听不懂当地语言到融入当地人民群众中、自称“曼拉人”,这是我们每位同学的真实写照。有人说学农很苦,但是我们就是要自找苦吃,在艰苦的环境中磨炼自己,培养吃苦精神,积累人生宝贵财富。

2021级保护生物学专业博士研究生 陈蕊:

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饱含对农科学子的殷切期望,我反复学习,内心激动不已。在科技小院的学习实践中,我们逐步发现自己的专业兴趣点,并真正地了解农民、农业、农村,与农户逐步建立感情,培养了与进程群众的感情和内心的家国情怀,也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作为青年学子,我深感责任重大。时代的接力棒交到我们手里,我们要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全力以赴、不愧时代,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中作出自己的贡献。


供稿:资源植物研究院(农学院)

编辑:李哲

终审:宁莉


上一条:喜迎百年校庆,赓续“魁阁”... 下一条:云南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聘请...

【关闭】

最新文章

Copyright © 2006-2022 云南大学党委宣传部(含新闻中心) 版权所有 未经云南大学授权,请勿转载新闻文字、图片或建立网站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云南大学新闻网设计开发 Stat.By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