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以来,云南大学工商管理与旅游管理学院以提升人才培养能力为核心,挖掘专业课程和教学方式中的思政资源,增强课程引领性、时代性和开放性,助力学生增长学识、见识,塑造品格。近期,学院在课程思政和本科一流课程建设方面成果丰硕,多门融合专业与思政教育的课程获国家级平台认可,新增一门课程入选国家一流本科课程名单,彰显了学院课程建设的显著成效。

学院由晏钢老师主讲的《国学与现代管理》课程采用“案例教学+情景研讨”模式,让学生在历史与现实的碰撞中理解管理本质。学生在评教中反馈该课程“既解答了‘现代管理如何扎根中国土壤’的困惑,更让人读懂了传统文化中的家国情怀与责任担当”,体现了“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的双重育人效果。近日,该课程作为教育部课程思政示范项目的一部分,新华网“新华思政”栏目对课程如何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管理实践相结合,以及如何实现思政育人与专业教学的深度融合进行了报道。





赵书虹、光映炯、成竹、卢佳瑄四位老师分别主讲的《旅游市场营销学》《旅游人类学》《组织行为学》及《成本会计学》等课程,已同步上线新华网“新华思政”平台,面向全社会开放。以上课程从不同专业维度出发,将思政元素与学科知识深度融合,彰显了学院课程思政建设的阶段性成果与示范作用。
在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发布的《关于第三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认定结果的公示》中,卢佳瑄老师为课程负责人的《成本会计学》课程被认定为国家级线上一流课程。

课程建设是专业建设核心支撑,也是提升本科人才培养质量关键。学院将一流课程建设作为教学改革首要任务,强化精品课程培育、推动课程体系重构、深化内容与模式创新,打造优质课程集群。截至目前,学院建设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6门,涵盖社会实践、线下、线上、线上线下混合式四种类型,其数量与覆盖类型在省内院校居前列。
未来,工商管理与旅游管理学院将依托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发挥其示范作用,搭建课程建设经验交流平台、组织跨课程教学研讨,引导全院教师进行课程创新。聚焦教学改革前沿,推动数字技术、人工智能与课堂教学融合,更新理念、优化内容,提升教学质量。学院还将深化思政育人与专业教学融合,以“课程提质”带动“人才培优”,为培养高素质复合型工商管理人才赋能。
来源:工商管理与旅游管理学院
编辑:张懿淼 责任编辑:李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