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院所动态 >> 正文

#文学院#《法蕴漂移——<心经>的哲学、艺术与文学》新书首发式举行

2018-05-29  


526日,云南大学博士生导师、文学院院长、中国当代文艺研究所所长李森教授携新作《法蕴漂移——<心经>的哲学、艺术与文学》在春城昆明举行新书首发式,并与嘉宾进行对谈。本次活动由商务印书馆主办,云南大学文学院、云南大学中国当代文艺研究所承办。商务印书馆上海分馆总经理贺圣遂先生、同济大学教授孙周兴先生、商务印书馆上海分馆总编辑鲍静静女士出席了活动。


首发式在昆明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建筑王九龄旧居举行,百余位云大师生和文学、艺术、哲学爱好者参加了发布会。两位演奏家分别演奏了《高山流水》和《阳春白雪》,仪式主持人邱健朗诵了《法蕴漂移·自序》。开场仪式后,一场精彩的学术对谈开始了。鲍静静担任学术主持,李森、贺圣遂、孙周兴就《法蕴漂移》展开讨论,围绕《心经》的阐释差异,文体与文本写作传统和创新,中华文艺复兴的当代使命,哲学、艺术与文学的语言漂移等问题展开。


孙周兴教授认为,《法蕴漂移》一书的核心思想是以语言漂移说来破除概念化、形式化的思维方式对人的支配。这本书充分借鉴了当代哲学(海德格尔、维特根斯坦和巴迪欧等)的成果,试图恢复动词在语言和文化中的意义,来平衡长期占主导地位的名词文化。因此,这本书是站在当代思想前沿将经典文本转化为当代创建的成功范例,充分展示了语言的神秘性,并在诗意思维与概念思维之间保持了难得的张力。


贺圣遂总经理认为,李森这本书以一种激荡而优美的诗意语言来阐释《心经》,在初读时就有一种五百里滇池,奔来眼底,披襟岸帻,喜茫茫空阔无边之感。它将世界的虚空和丰满同时展示出来,在拆散七宝楼台的同时,又使七宝楼台的妙相庄严在拆散过程之中显现无余。这本书,是将文学的辞藻和哲学的精义结合起来的杰作。


李森谈到,他主张批评即创作,阐释即创作,高级的写作是语言之花的自在绽放,是心灵之蕴的漂移迁流。写作与理论如同平行的铁轨,永不交汇但又相互支持。写作既是蕴的凝聚,也是蕴的溶解,是与古今思想家的对观、交流、倾诉和默然相会。

机敏、风趣、睿智的对话给现场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博得阵阵掌声。在对谈尾声,观众们与嘉宾进行了互动。李森在答谢词中,感谢贺圣遂、孙周兴、鲍静静三位的到来,感谢商务印书馆对本书的出版,以及各位策划、编辑人员所付出的努力。他说,商务印书馆对作者和学术的尊重世所罕见。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简称《心经》,是般若经系列中一部言简义丰、博大精深、提纲挈领、极为重要的经典。该经传入中国后,有十多个译本,现以唐代玄奘译本最为流行。从《心经》的阐释学历程来看,大多数的解读是以佛教、佛法、佛学释义为中心的。《法蕴漂移》在充分吸收、融合、借鉴前人学术成果的基础上,在当代学术视野中找到了新的阐释路径。李森以30余年从事文化艺术创作和研究的经验、潜心探究佛哲学的修为,以自身所创立的语言漂移说艺术哲学思想为理论构建和书写方法,以诗化哲学美文写作方式为文体,从当代哲学、艺术和文学的角度,对《心经》中所蕴含的东方诗学思想和文化智慧进行了颇有价值的学理解读和诗意创造。

附:

当代著名艺术批评家、理论家栗宪庭认为:李森从艺术哲学的角度阐释《心经》,以诗意生成为学理旨归的鲜活文体,别开生面地揭示了佛哲学中隐含着的当代艺术精神。他的文字不像学院派那样凝聚概念、利用观念,恰恰相反,他在对概念或观念进行稀释的时刻,创造了一种基于审美反省的自在文风;我能感受到,一种源于艺术语言的音声形色,在瞬间漂移迁流,如歌如诉。

当代著名小说家阎连科认为:李森倡导为人为文之英雄义,儿女情,般若心三个境界;他有关《心经》的释读,学理深邃,文藻丰茂,树树枝叶摇曳,花花璀璨流连,溢出此三种境界和合一体的千古诗心。

当代著名散文家刘亮程认为:李森的《法蕴漂移》解心经,观自在;以诗性参悟佛性;在哲学、文学与艺术层面,完成了一场如花盛开的语言漂移。

当代著名诗人臧棣认为:李森的写作一直围绕着汉语的诗心来进行,其诗性的语言不仅是个体生命的自我凸现,也是他内心的灵魂圣迹;就立意而言,《法蕴漂移——<心经>的哲学、艺术与文学》既是对古典心智的呼应,又激活了心灵和语言之间新的历史关联,称得上是一部具有诗意创造总集意义上的沉潜之作。

文学院  供稿

(编辑:马竞欧)


上一条:#新闻学院#高层次引进人才黎... 下一条:#经济学院#​经济学院(会计...

【关闭】

最新文章

Copyright © 2006-2022 云南大学党委宣传部(含新闻中心) 版权所有 未经云南大学授权,请勿转载新闻文字、图片或建立网站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云南大学新闻网设计开发 Stat.By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