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综合新闻 >> 正文

坚定不移推进人才强校,建设高水平师资队伍

2025-11-10  

云南大学按照《云南省教育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要求,从党管人才的政治高度、人才强国的战略高度、立德树人的使命高度出发,积极优化人才发展工作的体制机制,充分释放管理效能,着力打造一支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高水平师资队伍,为学校实现高水平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队伍保障和强大的智力支持。


以德为先 持续强化师德师风建设

健全新时代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一是完善组织领导机制。成立云南大学党委教师工作委员会,明确党委书记和校长为教师工作的首要责任人,其他班子成员严格落实“一岗双责”。进一步强化基层党组织的责任链条,构建学校党委统一引领、二级党组织具体负责、教师党支部直接执行的三级联动教师工作机制,形成上下协同、高效有序的工作格局。二是落实师德师风第一标准。将师德师风教育融入日常工作,常抓不懈。系统推进涵盖思想政治教育、准入查询、责任追究、师德考核、权益维护等37项具体举措,层层压实建设责任,切实增强教师的师德修养和廉洁自律意识。在人才引进、岗位聘任、评奖评优、年度考核、项目申报等关键环节,严格执行政治标准和师德师风双重审查,对师德失范行为坚决执行“一票否决”制度,彰显师德师风建设的严肃性和权威性。定期开展督导检查和教师违法犯罪信息筛查,做好相关信息的监测、研判和处置工作;建立师德师风数据库和档案库,依托“一事一案一档”数据库,为师德师风审查提供坚实可靠的依据。

积极开展宣传教育引导工作。2025年,党委教师工作部开通“云大教师”微信公众号,展示师德师风建设的先进经验与有效做法,广泛传递师德正能量,大力弘扬并积极践行教育家精神。精心开设“教育家精神万里行”活动专题报道、“讲述我的育人故事”、教师风采“感人瞬间”短视频征集活动等特色专栏,组织编撰《云大师德师风的故事》读本,以真实鲜活、动人心弦的师德故事,激励广大教师坚守以德立身、以德施教、以德育人的职业准则。

着力完善荣誉表彰体系,强化先进典型的引领示范作用。建立健全层次清晰、覆盖面广的教师荣誉体系,设立“岳虹最美教师奖”“红云园丁奖”等奖项。开展优秀教师及团队的遴选推荐工作,推动参与“全国教书育人楷模”“最美教师”“最美高校辅导员”“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等国家级荣誉的评选。精心策划组织教师荣休仪式等活动,切实增强教师的职业归属感与荣誉感。自2023年以来,学校教师在国家级荣誉表彰方面成绩斐然,其中9人荣获宝钢教育基金优秀教师奖,2人被评为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被评为全国教育系统先进工作者,1人被评为全国先进工作者。


破立结合 深入推进人事制度改革

紧紧围绕“双一流”建设目标,大力强化顶层设计与战略谋划,成立人事人才管理领域的多个专项工作机构,构建校院两级联动、权责明确、运行高效的人事管理崭新格局。相继出台《云南大学关于进一步压实师德师风建设主体责任实施办法》《云南大学教职工师德失范行为处理办法》《云南大学“岳虹最美教师奖”评选办法》《云南大学关于教授、副教授为本科生上课的规定》《云南大学教职工考勤管理办法》《云南大学资深教授聘任办法》《云南大学职称评聘实施办法》等各类管理办法和实施细则共计15个。当前,正系统探索涉及教师岗位基本工作量核定、职称评聘和人才评价、薪酬分配制度等方面的改革,持续有力推动学校教师思想政治和师德师风建设以及人事管理质量的提升。


引育并举 建强高水平师资人才队伍

持续有力加强高水平师资队伍建设。紧紧围绕“双一流”建设目标,切实夯实学科与学院的主体责任,大力强化以学科引才、学院引才、人才引才的工作机制,积极形成创新人才的高效集聚效应。2023年以来,学校国家级和省级高层次人才的总量不断增长,人才引育工作成果显著。

在国家级人才方面,新增国家级人才26名,其中涵盖中国科学院院士1名,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5名、青年学者2名,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名,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4名,国家“万人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1名、科技创新领军人才1名、教学名师2名、青年拔尖人才1名,全国教学名师1名,国家文化英才1名,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项目首席专家1名,海外高层次引进人才5名。其中8名为40岁以下青年人才,占比达31%。

在省级人才方面,共有266人入选云南省“兴滇英才支持计划”,其中科技领军人才3名、云岭学者7名、高端外国专家4名、产业创新人才5名、文化名家23名、教育人才8名、青年人才211名,研修访学项目5人;另有顶尖团队1个、创新团队4个、科学家工作室1个成功入选。此外,有云南省中青年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才3名,12人经培养成长为云南省中青年学术和技术带头人,1人入选云南省技术创新人才。

在校级人才方面,引进高层次人才135名,其中青年人才119名,占比88%;一流学科引进91名,占比67%。

聚焦人才培养重要任务,大力扩充基础师资队伍。通过公开招聘、接收博士后出站人员及留学回国人员等多渠道,切实加大基础师资补充力度。严格把控师资“入口关”,持续优化师资学缘结构,着重选聘具备良好教育背景、“本硕博”期间所学专业和方向一致的优秀毕业生。2023年以来,新进博士361名,平均年龄32周岁,其中具有海外学习和工作经历的115名,占比31.8%,外校学缘结构占比83.2%。着力打造一支数量可观、水平卓越的青年教师队伍群体,为打造一流青年人才聚集高地、培育国家战略人才力量提供坚实有力的全面支撑与保障。

大力加强教师教育教学能力提升培训以及研修访学支持力度,全力助力教师发展。切实加强教师中心建设,健全以人事处统筹协调为引领,相关职能部门和业务单位协同配合为支撑,各教学科研单位具体落实为保障的分级分类教师发展支持与管理体系。积极整合优化校内外教师发展资源,紧密结合新入职教师、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等不同层次、不同发展阶段教师的个性化需求,精心设计并精准实施系统化的培训项目,涵盖教师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科研创新、学术领导能力培养提升等重要方面,有力助力教师终身学习和专业成长。2023年以来,组织开展10期青年教师学术沙龙,有效促进各学科间深度交叉与融合;在浙江大学、文山老山干部学院组织完成119人的青年人才国情省情研修班;高质量完成新进教师共计517人的岗前培训;有序组织完成203名近五年新进教师教育能力提升专题培训;依托各类国家和省级项目,选派29名教师和管理干部赴国内外发达地区和高水平大学学习进修、访学,推荐3人参加高等学校中青年骨干教师国内访问学者项目;推荐50名中青年教师在职提升学历,其中45人获得博士学位、5人获得硕士学位。

展望未来,云南大学将全方位、系统性地加强高水平师资队伍建设。以教育家精神为引领,持之以恒、坚定不移地强化师德师风建设。深入推进战略科学家群体、领军人才及优秀青年人才引进与培育工作,进一步健全教师教学能力培训体系。积极引导广大教师牢牢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着力提高教师思想政治素养和育人水,为培育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服务云南实现高质量跨越式发展,助力我国教育强国建设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来源:人事处

编辑:奚利 责任编辑:李哲 终审:宁莉

上一条:筑基石保障高质量发展 担使命... 下一条:理念引领 改革创新 着力培养...

【关闭】

最新文章

Copyright © 2006-2024 云南大学党委宣传部(含新闻中心) 版权所有 未经云南大学授权,请勿转载新闻文字、图片或建立网站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联系邮箱:ynunews@yn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