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综合新闻 >> 正文

聚力科研攻坚 助力高质量发展

云南大学扎实推进有组织科研

2025-11-20  

云南大学科技创新工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云南省教育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中,以第二轮“双一流”建设为契机,着力加强有组织科研,在重大平台、基础研究、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取得一系列突破性进展,为学校高质量发展与服务云南经济社会建设注入强劲动能。

特色发展,推进重大科研平台建设

学校聚焦国家生态文明建设战略与云南省“三个定位”发展战略,高效配置科研创新资源,围绕植被科学领域重大前沿科学问题、植被修复关键技术研发等方向开展科技攻关,依托“生态学”一流学科建设,整合校内外资源,获批建设云南省高校唯一全国重点实验室“植被结构功能与建造”全国重点实验室,引领世界植被前沿研究,打造我国植被领域战略科技力量,提升支撑国家生态建设和保护的能力,“植被结构功能与建造”全国重点实验室建设将显著提升学校“生态学”等相关学科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以及学科建设方面的能力和水平,并为服务国家战略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贡献云大力量;同时,学校立足于国家赋予云南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和发展澜湄地区创新走廊的战略定位,致力于打造成为服务一带一路倡议、推动区域绿色能源转型与科技合作的高水平国际化平台。获批重组建设科技部“光电能源材料及应用示范国际联合研究中心”,中心将以光电能源材料为核心,聚焦光电转换机理与材料、高效光伏器件与系统、光电催化制氢及水净化、储能材料与器件等方向,在前期与英、日、加、澳等国家的合作基础上,以云南马来亚学院的建设为契机,辐射马来西亚等南亚东南亚国家,推动中国光电能源材料及技术在当地的应用示范,打造成为南亚东南亚国际科技合作的枢纽

学校面向国家重大战略科技需求,深入实施“学术兴校”战略,积极筹建国家野外监测台站、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医学创新中心等国家级重大科研平台,着力提升科学前沿重大理论和重大关键技术科研攻关能力。其中,在生物资源利用与保护领域建有省部共建云南生物资源保护与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在生态学领域建成云南亚洲象教育部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等,在生态安全领域建有西南跨境生态安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在生物医药领域建有自然资源药物化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在网络安全领域建有跨境网络空间安全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此外,在建省重点实验室、野外观测站、工程中心等科研平台60余个。逐步建成特色优势鲜明、彰显创新能力和服务国家重大战略为目标的科研平台体系。

强基筑本,实现基础研究重大突破

基础研究坚持“四个面向”,立足资源与区位优势,聚焦基础学科学术前沿和前瞻性探索,以问题和需求为牵引,以重大任务为驱动,遵循科研自由探索和国家需求导向“双轮驱动”的科学发展规律,加大力度组织培育需求导向、问题导向、交叉引领的重大基础研究,激发基础研究创新力,先后取得了系列基础研究理论突破,在国际权威期刊Nature、Science等以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单位发表系列论文。“易于耕种的多年生稻“入选2022年《科学》十大科技突破,并受到《人民日报》《新华网》《BBC》等中外主流媒体的广泛报道,有力提升了云南大学基础研究的国际知名度与影响力。“双一流”建设以来,云南大学共获立项资助国家级重大重点科研项目70余项。其中,学校连续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重大项目2项,实现云南高校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立项取得的新突破。

提质增效,加速科技成果转移转化

学校依托已建科研平台、扎实的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以及优势人才资源,面向国家和云南经济社会发展关键核心技术研发需求,集聚力量进行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通过前期成果培育,推进科技成果向货架、书架的转化应用。2025年学校以技术入股、成果转化以及项目合作等方式在钙钛矿、先进光源、生物医药和红外光电探测等领域实现科技成果转化与合作签约金额为1.03亿元。

深入推进校校、校地和校企合作,构建产学研一体化的科研成果转化机制,打造科技成果转化管理和服务团队,高效推动云南产业升级和区域经济发展。学校为地方政府、企事业单位提供技术服务1000余项,校地、校政、校企、校校合作不断拓展深化,与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保山市、中国铜业、中国联通等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和达成合作意向单位接近20家,为解决重点产业难题和社会发展重点领域的关键核心技术贡献了云大力量。


来源:科技处

编辑:奚利 责任编辑:李哲 终审:宁莉


下一条:云大师生在云南省高校首届“...

【关闭】

最新文章

Copyright © 2006-2024 云南大学党委宣传部(含新闻中心) 版权所有 未经云南大学授权,请勿转载新闻文字、图片或建立网站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联系邮箱:ynunews@yn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