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科研 >> 正文

云南大学于黎研究员团队成果入选2023年度“中国生命科学十大进展”

2024-03-04  

日前,中国科协生命科学学会联合体公布2023年度中国生命科学十大进展,云南大学省部共建云南生物资源保护与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于黎研究员团队,与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吴东东研究员团队,浙江大学生命演化研究中心的张国捷教授团队,西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齐晓光教授、李保国教授团队,四川大学刘建全教授团队共同完成的联合项目“解码灵长类基因天书,破译生命演化谜题”入选。

非人灵长类是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旗舰,洞悉人类演化历史的关键,连接基础研究与临床研究的桥梁。灵长类基因组计划是由我国科学家发起的国际大科学计划。该计划通过利用多学科交叉技术手段,重建了灵长类生命之树,揭示了不完全谱系分选广泛伴随灵长类演化历史,发现了灵长类杂交成种新案例;解析了灵长类大脑、社会系统、免疫和行为等复杂性状的演化遗传基础,书写了物种演化机制新认识,为相关疾病机制研究提供了新思路;评估了灵长类濒危的相关因素,为保护策略的制定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新见解。项目主要成果在学术期刊Science以长文的形式发表论文8篇,其中来自中国的科研团队发表4篇。同时,另有多篇论文发表在Science Advances、Nature Ecology & Evolution、Molecular Biology and Evolution等期刊上。该系列成果被Science、Nature等亮点点评,是灵长类学研究领域的一次重大突破,标志着我国灵长类学研究步入世界领先行列,铸就国家生物资源战略发展新优势。

我校于黎研究员和吴宏教授以及四川大学刘建全教授团队发现了哺乳动物中灵长类金丝猴属物种通过种间杂交导致新物种形成的案例。发现黔金丝猴来自川金丝猴种群与滇金丝猴/缅甸金丝猴祖先群的古老杂交事件,而且在杂交物种形成过程中,黔金丝猴从亲本分选和继承了与毛色形成相关的基因而形成了其独特的黑黄镶嵌毛色。研究首次揭示种间杂交是哺乳动物物种形成和表型多样化的重要机制,提供了对哺乳动物物种多样性和物种形成机制的新认识。研究成果作为Science期刊灵长类基因组专刊(the Primate Genome Project)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于2023年6月2日以长文正式发表在Science上。

中国科协生命科学学会联合体自2015年起开展年度“中国生命科学十大进展”评选工作,旨在推动生命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充分展示和宣传我国生命科学领域的重大科技成果。

(左)Science期刊发表灵长类基因组专刊论文(右)灵长类金丝猴属的杂交物种形成

供稿重点实验室

编辑:李哲 责任编辑:王崴


上一条:生物医药研究院在Science Bul... 下一条:生态与环境学院赵大克教授、...

【关闭】

最新文章

Copyright © 2006-2022 云南大学党委宣传部(含新闻中心) 版权所有 未经云南大学授权,请勿转载新闻文字、图片或建立网站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云南大学新闻网设计开发 Stat.By 站长统计